連日來,記者連續對汽修行業存在的種種亂象進行深度揭露,得到了廣大讀者、網友的強烈共鳴。日前,多名汽修業內師傅看過報道后帶著“業界良心”找到記者,將這條黑色產業鏈如何坑害車主,進而賺取暴利的過程進行披露。記者將結合實際案例,對汽修業各類“怪現象”逐一剖析。
廢機油賣錢再流入市場
“如果我不說,車主一定猜不到換下的廢舊機油還能賣錢,甚至重新流入市場。”一名在龍華新區開汽修店的師傅主動找到記者,希望披露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這名師傅在龍華開汽修店已經七年之久,自從其踏入這個行業,各種汽修業怪象接踵而至。就拿車主來店做保養換下的廢舊機油為例,一般廢機油要交給有資質的企業當廢料處理,但其入行后才知道,有人專門高價回收廢機油,而一些4S店和二類修理廠平時都會將車主換下來的機油儲存,靜候這些人上門回收。
據爆料稱,他們汽修店一個月大概有80到100升潤滑油廢機油,以每桶80升700多元的價格賣出去,生意好時,每個月可以賣出一桶半。而像4S店這種大型修理廠,一個月能賣出去至少二十桶廢舊機油,獲利頗豐。而回收價格則是對方說了算,2010年時價格曾達到1200元每桶。個體戶在上門回收時會預先送汽修店一個80升的桶,每次回收后都會附送另一個新桶。易師傅稱:“廢舊機油會重新流入市場,個別無良的商家對廢舊油提純,并制成假冒機油出售;或者將廢機油賣給工地,給大型機器做潤滑油潤滑劑。”那么汽修店為何樂于出售廢機油?易師傅為讀者揭秘稱:“按照相關規定,我們還要自己出錢拿給有環保資質的公司做無害化處理,修理廠當然不愿意自掏腰包,有人買肯定賣了。”據易師傅透露,4S店因為客流量大所以賣得更多,這筆收益每個月都很豐厚。說著,易師傅向記者展示了專門回收廢機油的大桶,記者看到,桶內是廢機油、波箱油和各類潤滑油的混合物,污穢不堪。易師傅稱,車主一旦加了這種由廢機油再造的機油,嚴重的可以直接導致發動機報廢。
假造事故現場騙保
講起汽修店背后的另一條黑色產業鏈,獲利豐厚的當屬假造事故現場騙保險。一名不愿意透露自己姓名,在寶安區開汽修店的老板稱,利用保險公司漏洞,假造事故現場騙保的事太多了,他們偶爾也會做,有時車主還會積極配合。據了解,騙保險主要分為幾大類手法:首先即真事故,從配件上下功夫。在車主不知情的情況下,坑害車主的權益。該老板舉了一個真實的例子,就在上個月,店內接了一臺來定損的奔馳E系車型,該車受撞擊后前保險杠脫落、發動機某軟管破裂,經定損價格為一萬多元。“像這種車一看就有賺頭,至少可以賺一半的保費。”在該老板指點下,店內采購了一條廢舊保險杠,經重新噴漆、鈑金等操作,裝車后很難辨認是新是舊。損壞的軟管經工人修復,幾乎無成本地又重新裝車。后,汽修店再找關系買到配件發票、合格證等,成功從某保險公司騙取一萬多元保費,而車主對此毫不知情。
“還有更惡劣、更直接的。”這位老板透露,“經車主同意后,我們制造假的車禍現場。預先采購已經損壞的零配件裝車,將原來沒有壞的配件拆下保存。制造車禍現場后,讓保險公司定損賺取利益。假車禍上演完后,再把原本拆下的配件裝上,這樣簡單的幾步后,能騙取豐厚的保額,越是高檔的車,能騙的保額越高。”據該店老板敘述,現在保險公司在調查騙保的案件時非常嚴謹,能夠操作的情況越來越少,他們只好收買一些保險公司的定損員,讓他們在定損時將價格定高一點,再將修車的提成返利給定損員。
昨日,為了印證該老板所言非虛,記者驅車走訪福田、寶安兩家汽修店,暗示“希望做假現場騙保”,果然,這兩家二類維修廠均對此輕車熟路,分別提出幾種做假現場的實例供記者參考,承諾騙取的保額可以對半分,并稱“找特定的保險公司還可以高價定損,都有熟人”。
工時費無行業標準
記者了解到,作為服務行業,汽修工時費無統一定價,無論4S店或路邊二類修理廠,工時費都屬于市場自由調節。“但你可千萬別小看了工時費所產生的利潤,有時工時費的定價比配件本身的費用還要高!”一位姓方、在福田香蜜湖某汽車城內工作多年的汽修師傅告訴記者,工時費這里面的門道不小,只要說服車主更換部分配件,維修師傅很有賺頭。
李師傅告訴記者,現在配件市場上的假冒偽劣配件十分猖獗,有的造假水平幾乎到了可以亂真的地步。大部分賣假冒偽劣配件的商家總是以所謂原廠件和副廠件之分來迷惑人,并且把價格分為三六九等,掩蓋假冒配件質量低劣的情況。有時修理廠都難辨真偽,出現了價貴的未必是真貨,便宜的也能湊合用的怪現象。是不是在4S店里就不會遇到副廠件呢?李師傅搖著頭說:“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很過分的事。2012年,某日系品牌4S店銷售主管將自家愛車送往店內維修,共更換163個配件,其中竟然有54個配件不是原裝件,后該主管因此找4S店理論,竟因此被開除。可見4S店內也會出現副廠件當原廠件的事件。”
車主被忽悠加添加劑
據業內人士介紹,汽修店的收入分為底薪提成,一般的大師傅月入5000-6000元,中工(中級維修工)2000-3000元,學徒每月收入700元。除了修車拿提成外,向車主推銷各種添加劑也是提高收入的方法之一。
李師傅說,汽修店的維修人員常常會主動推銷各類添加劑,把進貨價50元的添加劑賣到180元,賺取高額差價。雖然添加劑聽起來用處神奇,但由于技術門檻問題,一些抗磨劑類產品在市場上“龍蛇混雜”,偽劣產品非常多。有些車主盲目相信這些產品的宣傳廣告,后被騙得團團轉。李師傅說,他修車時,曾看到汽油泵里有一種黏性的類似結石狀的物體,“一般汽油泵里是不會有這種東西的,一問才知道,車主一直使用一種雜牌子的‘燃油添加劑’,不僅價格貴,而且質量不達標,明顯是被汽修店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