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油粘度變化進行診斷?
(1)潤滑油工作在高的溫度下,油的輕組分易于蒸發,烴類高度氧化生成高分子氧化產物,使潤滑油黏度變大,停機后降至常溫后油的流動性很差甚至成膠凍狀,再啟動時油泵工作失效,油道及濾清器堵塞,造成拉缸和燒瓦等故障。在某些發動機上即使油溫不特別高,油的黏度也隨轉動時間而上升,車用潤滑油的檔次越高降解速度也越慢。
(2)近代柴油機為了改善排放,采用排氣循環(EGR)技術,這項技術改善了排放和燃料經濟性,但使滑潤油含有一定量的煙炱,這些煙炱也會使油的黏度上升。
(3)多級內燃機油含有高分子聚合物,使低黏度基礎油的黏度提高和黏度指數提高,它們在苛刻的使用條件下如機械剪切或熱作用下分子鏈斷裂,油的黏度會降低。
(4)發動機燃料燃燒不完全,未燃燒的燃油進到潤滑油中稀釋機油使油黏度下降,隨之潤滑性能下降,增加磨損,造成液壓下降和供油失效等故障。
可見,運轉中的潤滑油要控制其黏度在一定范圍內,不能過高或過低,否則易出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