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在汽車中的作用,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缺少機油的潤滑,汽車的心臟就不能正常運轉.但是在日常使用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該用何種機油,一般就憑品牌與價格來認定.如果你了解機油的標號與相關知識,你就可以正確選擇潤滑油了.目前市面上的機油牌號錯綜復雜,往往令車主不知如何選擇,實際上,機油的主要指標只有兩個,弄清楚具體含義,就行了。
按SAE法分類機油,冬季用油,夏季用油,冬夏通用油。
冬季用油牌號:OW、5W、10W、15W、20W、25W。符號W代表冬季,W前的數字越小,其低溫粘度越小,低溫流動性越好,適用的低氣溫越低。
夏季用油牌號:20、30、40、50,60。數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適用的高氣溫越高。
冬夏通用油牌號: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數字越小,代表夏季部分的數字越大者,適用的氣溫范圍越大。
質量指標
按照API質量分類法,發動機油分為汽油機油系列(即S系列)和柴油機油系統(即C系列),每個系列的油品按英文字母順序(A、B、C、D、E、F)排列,分為若干級別,字母排位越后,級別越高。
選用方法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發動機油外包裝上的標志由SAE粘度分類級別和API質量分類級別兩部分組成。通常以SAE開頭,后面標注出粘度代號;而按API質量分類的發動機油標號一般省略API,直接標注出質量等級代號。
在選擇潤滑油時,可結合本地的高和低氣溫,參照汽車的《使用手冊》選用。若選用了粘度過大的機油,會增加運動阻力,消耗發動機功率;若選用了粘度過小的機油,保證不了潤滑質量,會加劇發動機磨損。對于磨損已較嚴重,各配合間隙已較大的發動機,可選用高一級粘度的機油,以加強配合件的密封性能。
還要注意的是,在選用潤滑油的粘度級時還必須考慮發動機的負荷、轉速和磨損情況。如果發動機負荷大、轉速低或磨損嚴重時,應該選用粘度較大的機油,反之則應選用粘度較小的機油。需要說明的是:機油的選用還是應該以手冊推薦的型號為準,比如推薦用SJ的就不要用SG的,現在市面上有些所謂的本田專用油,豐田專用油等,其實很多都是剛達到該車型的機油標準而已,掛了個專用油的名稱,就可以賣個高價,所以車主在選機油的時候,看API和SAE才是好的標準.不過在選用機油時還是建議用大廠的品牌,有些小廠的機油也打上SL,SJ的標識,但是沒有什么可信度而言.
現在還有合成油與礦物油的區分, 礦物油就是從石油中提取出基礎油再加上添加劑調整好PH值便成了復式粘度機油, 由于基礎油是從石油中蒸餾提取出來的,其中包含多種雜質及分子鏈,有些雜質及分子鏈結構不穩定,在高溫高壓時容易分解,影響機油的粘度及PH值,所以使用效果和時間比不上全合成機油。合成油是由天然氣與原油提煉的碳氫化合物再和添加劑參配而成, 雜質及有害的分子鏈較少,分子鏈結構比較穩定,高溫高壓時不容易分解,低溫流動性較好,所以使用效果和時間比礦物油好,當然就更昂貴了.
現在還有合成油與礦物油的區分, 礦物油就是從石油中提取出基礎油再加上添加劑調整好PH值便成了復式粘度機油, 由于基礎油是從石油中蒸餾提取出來的,其中包含多種雜質及分子鏈,有些雜質及分子鏈結構不穩定,在高溫高壓時容易分解,影響機油的粘度及PH值,所以使用效果和時間比不上全合成機油。合成油是由天然氣與原油提煉的碳氫化合物再和添加劑參配而成, 雜質及有害的分子鏈較少,分子鏈結構比較穩定,高溫高壓時不容易分解,低溫流動性較好,所以使用效果和時間比礦物油好,當然就更昂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