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油素有汽車“血液”之稱,不僅具有潤滑減摩的作用,還能起到冷卻、清潔、密封、防銹、防腐蝕和減震等作用,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對近期潤滑油市場所做的意向調查中結果卻不容樂觀:一方面市場中真假產品魚龍混雜,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對潤滑油相關知識十分欠缺。
機油和潤滑油時一回事嗎?根據汽配城一位經銷商介紹,這種很初級的問題他們每天都會碰到,由于現在的司機大多數是私家車主,絕大部分都只會開車,對維護保養以及汽車機械常識通常了解很少,因此很多消費者不是缺少全合成環保機油知識,就是存在這樣那樣的使用誤區。
誤區一,價格至上
不少消費者將價格因素列為選購潤滑油的首要考慮因素,只圖價格便宜,卻忽視了對產品真偽的鑒別。這樣做很容易給偽劣油品可乘之機。
正確做法:目前市面上潤滑油良莠不齊,通過價格鑒別潤滑油的真偽是較為直觀的方法。由于進貨渠道、租賃費用等不同,然而當差額低出20%左右時,您就應該警惕是不是假貨了。此外,看產品包裝是否干凈漂亮、無油污,封口是否一次性蓋子、封口錫紙上是否有廠家防偽的標記,油品是否透明無雜質、無懸浮物、無沉淀物,晃動時流動性是否好,氣溫是否溫和等也是鑒別真偽的一些簡便方法。
誤區二:“追捧”洋油
一些車友將品牌當做選擇潤滑油的首要標準,其中一部分車友表示只認“殼牌”、“美孚”、“道達爾”等品牌,對其他潤滑油廠家的質量則不太信任。
正確做法:將品牌當做選油標準的做法并不可取,選油主要應看油品等級。目前國際上普遍按照美國石油協會品質標準分類,根據潤滑油的工作能力將油品分為SA到SL級字母妹遞增一個,代表品質就高一級。目前國內的長城、圣保路等知名品牌潤滑油均已通過SL標準的API認證。因此就同一級別的潤滑油來說,品牌性能相差不多,因此潤滑油方面的選擇就多元化。
誤區三:越稠越好
一些消費者表示,為達到更好的潤滑效果,選擇潤滑油的時候通常會選擇比適用等級粘度更大的油品。
正確做法:機油粘度過低容易造成潤滑不良,一些車友為避免出現這種狀況,便認為機油越粘越好。這其實是一種過時的觀點,過去的潤滑油靠油膜來潤滑,油膜的厚度決定了潤滑性的強弱,由于粘度越大油膜越厚,因此越稠的潤滑油潤滑效果越好。
現在的潤滑油則主要依靠添加劑起到潤滑作用,而不再依靠厚油膜。因此“越稠越好”的觀點已經不再適用。再者,油黏度越低阻力越小,越容易啟動,耗能越小,因此在滿足潤滑要求的前提下,現在越來越推崇低黏度潤滑油以兼顧節能的目的。此外,高粘度潤滑油低溫啟動型和泵送性差,啟動后上油速度慢,正確的做法是選用粘度適當的潤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