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潤滑油廣告把質量與磁性、陶瓷、納米等所謂“高科技”聯系在一起,應不應該相信?
產品廣告要提出新穎的“賣點”以吸引用戶的注意,現在市場上就出現眾多的很有想象力的油嶄新科技概念的這類賣點,但我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質量,而這質量很簡單,大家應該堅守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規格和標準。
在美國有一類獨立企業,它專業為用戶做燃料和潤滑油各個質量指標的分析化驗,以收取化驗費用維持企業生存,它與添加劑潤滑油等企業無利益關系,因此它的分析結果公平公正,有仲裁功能,這些有數的幾個企業有遍布全國的連鎖公司。各個潤滑油公司的產品指標要從這些仲裁企業得到數據,合格后才能稱此產品質量符合為某某檔次,這樣才有真正的說服力。
潤滑油市場上的產品都有規格和標準,這就相當于產品的法律,都要遵守和執行。這些規格由多個標準方法的指標組成,潤滑油廠家在這些產品出廠前用這些方法對產品檢驗,達到指標才能出廠,而這僅僅是自查,真正合格還要上述有仲裁功能的機構的數據才算數。
這就很清楚了,那些大品牌的潤滑油公司的潤滑油產品,都能拿得出其產品的API的標準臺架試驗數據及證書,而那些“納米”們能拿出什么呢?明明API有專用于評定潤滑油節能的程序VIB,他們不去做,他們拿出的是某車隊行車實驗報告,或某大發電廠的證明,應該相信誰不是很明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