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金屬加工中的磨損現象較為復雜,不同工件各部位既有流體潤滑,又有邊界潤滑、混合潤滑、彈流潤滑,各種潤滑所占比例隨不同加工工藝、工件材質、尺寸、進刀速度的變化而不同。例如某些切削工藝要求油的極壓性很高,而磨削對極壓性要求又很低,某些拉深的有很多是新生表面,很難形成油膜,這就造成了添加劑配方的多樣性及通用性差。
有的金屬在加工中會產生大量的熱,使工件、刀具、模具溫度升高,影響加工的精度和刀具的硬度,嚴重時產生燒結,使加工失效;另一些金屬本身需加熱以便于加工,這些熱都要通過金屬加工液的流動帶走,以降低溫度。其冷卻性能與加工液的導熱系數、比熱容和汽化熱有關,也與濕潤性有關。
金屬在加工切削時,從時間上應是摩擦發生在潤滑劑到達切削部位之后,若發生摩擦時潤滑劑不能及時到達,則潤滑劑的性能再好也沒有用,這就要求潤滑劑有好的潤濕性和滲透性。潤濕性油四種情況分別是完全潤濕、部分潤濕、基本不潤濕和完全不潤濕。為了改變液體對固體表面的潤濕性能,常在液體中加入某些表面活性劑,它既在固體表面發生吸附,有提高液體的潤濕能力,這類表面活性劑又稱潤濕劑,這些表面活性劑多為陰離子表面活性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