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黏溫性和低溫性,硅油的黏溫特性好,它的黏溫變化曲線比礦物油平穩。硅油是各類合成油中具有好黏溫特性的油品,且黏度指數高,凝點低。二甲基硅油的黏度從25℃升高到125℃時約降低17倍,而相應的礦物油要降低1060倍。這是由于硅氧鏈具有繞曲性所致。當有機基團取代甲基后,其黏溫性能變壞,乙基硅油的黏溫性能也比其他合成油好,比礦物油要好得多。
(2)熱穩定性和氧化安定性,硅油在150℃下長期與空氣接觸不易變質,在200℃時與氧氯接觸時氧化作用也較慢,此時硅油的氧化安定性仍比礦物油酯類油等為好。硅油與礦物油和其他合成油相比,其發揮度較低。低相對分子質量的甲基硅油具有一定的發揮度,但黏度大于50m㎡/s的甲基硅油,其揮發度明顯降低。甲苯基硅油的揮發度比甲基硅油的低,苯含量越高,揮發度就越低。油品在一定溫度下的揮發性也可以反映該油品的熱穩定程度,與其他潤滑油相比硅油的揮發性也是很低的。甲基硅油的長期使用溫度范圍為-50-180℃,隨著分子中苯基含量的增加,使用溫度可提高20-70℃。甲基硅油在150℃以下一般是熱穩定的,它的熱分解溫度為538℃,實際上316℃就開始分解了,這是因為si-o鍵對微量雜質特別敏感,硅油中的微量水、催化劑或某些離子型物質使硅油分子發生了重排作用。二甲基硅油從200℃開始才被氧化,生成甲醛、甲酸、二氧化碳和水,重量減少,同時黏度上升,逐漸成為凝膠,約在250℃以上的高溫下,硅鏈斷裂,生成低分子環體。在二甲基硅油中加入抗氧化劑可顯著延長硅油的壽命。通常所用的抗氧劑有,苯基萘胺、有機鈦、有機鐵和有機鈰化合物。
(3)黏壓系數,硅油的黏壓系數α比較小,即黏度隨壓力的變化較小。改變其側鏈的長短和性質可改變α的大小。如果側鏈是甲基氫基氧烷,則α變小,而側鏈是苯基如甲基苯基硅氧烷,則α增大。
(4)潤滑性,與其他合成潤滑油相比,一般認為硅油的潤滑性不好,這僅指在滑動摩擦的某些金屬表面才表現出較差的潤滑性。甲基硅油對大多數金屬副都具有良好的潤滑性,只是對鋼-鋼-鋼、銅之間的界面潤滑不佳,但對鋼-錫、鋼-銀、鋼-錫之間仍然具有優良的潤滑性。對鋼-鋼摩擦副的潤滑性較差,又不易與礦物油相溶,這是限制硅油使用的因素之一。應該指出是硅油是塑料和橡膠的優良潤滑劑。
(5)可壓縮性,硅油表面張力極低,可壓縮性很高,是理想的液體彈簧。
(6)其他,硅油的缺點除與礦物油、合成烴、酯類油、聚苯醚和全氟聚醚不相溶、價格高外,主要是在混合潤滑條件下,潤滑性差,承載能力低。尤其是甲基硅油在鋼對鋼、鋼對銅摩擦副時十分明顯。硅油的邊界潤滑性能不好時由其本身性質決定的。硅油的表面張力低,在金屬表面迅速展開,形成的油膜很薄。硅油的壓粘系數小,黏溫性能好,在高溫和低溫條件下,黏度變化不大,因此油膜也不增厚,潤滑性能得不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