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F主要用于轎車和輕型卡車的自動變速系統、動力轉向系統和減震系統,它在扭矩變換器中作為流體動力能的傳遞介質,在伺服機構和壓力環路系統中作為靜壓能的傳遞介質,在離合器 中作為滑動摩擦能的傳遞介質。
ATF具有良好的扭矩轉換性能、低溫流動性能、抗燒結和抗磨損性能、摩擦性能、抗氧化性能、清凈分散性能、抗泡沫性能、防銹性能以及和各種密封材料的適應性能。
目前ATF尚沒有通用的規格,其中具代表性的為GM公司的Dexron系列、Ford公司的Mercon系列。
1937年,GM公司的Oldsmobile傳動部安裝了臺自動變速器,當時使用發動機油潤滑,但是它們的性能不穩定,很快被一種專用油取代,1949年GM公司出臺了個ATF規格:TYPE A。由于TYPE A不是很完美,它很快被TYPE A Suffix A取代,該規格包括了一個氧化實驗。
1967年GM 公司推出個Dexron規格,該規格與TYPE A Suffix A規格類似,也包括一個低能循環試驗、氧化試驗以及高能傳動循環、摩擦耐久性試驗。低能試驗考察嚙合時間,高能試驗考察在高載荷下的傳動耐久性。隨著傳動設計的改變和負荷的不斷提高,GM公司與1973年推出Dexron Ⅱ規格,它包括了4個臺架試驗-THOT(氧化實驗)、THCT(循環試驗)、TEFCAD(摩擦特性試驗)以及抗磨性試驗,該規格經歷了Dexron Ⅱ D、Dexron Ⅱ E(1990)的變化,于1993年演變為Dexron Ⅲ F,由于環保(排放)和節能的要求,操作溫度提高,Dexron Ⅲ F規格提高了低溫黏度,氧化安定性以及摩擦耐久性。1998年GM公司推出了Dexron Ⅲ G規格,該規格增加了ECCC試驗等以適應新型變速箱的需要,該規格有效期為1998~2008年。2003年GM公司推出了Dexron Ⅲ H規格,該規格將THOT的時間延長至300h,SAENo2試驗的時間也從原來的100h延長至150h,同時將限制ATF的100℃運動黏度(以前未要求)并且提高了ATF的低溫性能。
FORD公司在1959年以前一直采用GM公司的TYPE A規格,但是由于材質的問題,并不適合Ford的變速箱,因此FORD公司與1959年推出了自己的ATF規格M2C33-A/B,該規格與TYPE A Suffix A 規格類似,其中后綴A表示無色的ATF,后綴B表示紅色的ATF。1961年,Ford公司更新了它的規格為M2C33-C/D以滿足不斷增長的載荷的需要,該規格的產品具有優良的氧化性能和高的靜態傳扭能力。1967年,Ford公司在M2C33-D的基礎上增加了摩擦特性的要求,并更新規格為M2C33-F,簡稱TYPE F,該規格在1982年被TYPE H 取代,被用于FORD的C-5變速箱。在FORD公司的ATF規格演變為Mercon系統,并與1997年推出了Mercon V規格。該規格與Dexron Ⅲ規格類似。但是增加了LVFA實驗機評價摩擦特性,同時采用ABOT氧化實驗代替Dexron系統的THOT試驗。2004年,Ford推出了Dexron SP及Dexron C規格,但只在少數新型5-6速自動變速箱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