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黃標車”,其定義是排放量大、濃度高、排放穩定性差的車輛,大多是1995年以前領取牌證的老車。這些車輛由于尾氣排放控制技術落后,達不到歐Ⅰ排放標準,排放量相當于新車的5至10倍,因此環保部門只發給黃色環保標志。一些城市(如北京)會對黃標車采取限行的措施,即限制其在城市的行駛時間和地域。
可選擇范圍小,油品不好,排放顆粒污染嚴重,這是提起柴油車人們一般會想到的問題,也是多年來柴油車在中國一直被詬病的原因。的確,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柴油車一般都以冒著黑煙的大卡車形象出現,一車過去,留下一條烏黑的行駛線和難聞的尾氣。這就難怪過去人們常常將柴油車與“黃標車”畫等號。
“柴油車在歐洲的比例已經占到50%左右,而在中國市場這么多年都只有1%的水平,對于一個成熟的市場來說,這是不正常的。”近日,在博世柴油技術交流會上,博世汽車柴油系統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茅淳淵這樣說。在茅淳淵看來,柴油技術歷經了幾十年發展,已經非常成熟,具備了在國內迅速發展的條件。
據博世官方統計,2002年,中國市場上能買到的柴油車車型只有兩種,而目前,這一數字從2增長到了86。可選擇車型范圍的增長,一方面能帶動柴油車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國內市場對于柴油車需求不斷增長的一個反應。
就過去為消費者不滿的柴油油品不佳,供應跟不上的問題,今年1月1日起,國Ⅳ車用柴油標準即含硫量小于50個PPM的柴油標準已經在全國實施。在一些發達地區,比如北京、上海、江蘇以及廣東部分地區,已經提前實施了國Ⅴ標準。此外,東部的11個省市也列出了計劃,到2016年1月1日會供應國Ⅴ標準的車用柴油。2017年1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也都將供應國Ⅴ柴油。“這種柴油的含硫量小于10個PPM,非常清潔。”博世汽車柴油系統有限公司市場部的葛聰說。
前不久,在工信部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提到“推進柴油機高壓共軌技術的自主開發,推動柴油發動機在乘用車上的應用”。這一鼓勵政策的發布,被許多車企看做是柴油汽車市場的破冰之舉。
政策鼓勵,國內柴油品質和供應服務不斷加強,公眾認知逐漸提高,天時地利人和都已占全的柴油車能否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在新能源汽車強勢侵占市場的大環境下分得自己的一塊蛋糕?時間會給出答案。